2024-11-14 11:4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干部大会,根据会议安排,现将今年4月份主要工作成绩及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安排作一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 大干四季度 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工作成绩
今年以来,我们经历了钢铁行业前所未有的挑战。受经济结构调整、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钢铁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导致钢铁行业运行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长江钢铁不可避免的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仅一季度账面亏损就达1.87亿元。
面对困境,新的经营团队自4月份以来,进一步审时度势,坚定信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迎难而上,积极带领全体员工找差距、理思路、定措施、抓落实,确立了“强双基、强双降、强双提”“三步走”的基本策略,实施了一系列组织变革、管理优化、技术进步等务实措施,逐步构建起低成本、快节奏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经过大家半年来凝心聚力地实干、苦干,全公司无论在生产指标、工序成本、生产效率上,还是两头市场、项目技改及各项管理方面均取得明显突破。尤其9月份,在螺蚊钢市场依旧低迷情况下,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一扫26个月来连续亏损的阴霾,实现当期利润2700多万元。
主要成就体现在:
(一)算账经营,灵活组产减亏损。
始终秉持“算着干、干着算”算账经营的理念,动态测算边际贡献指导生产经营,建立灵活高效组产经营模式。
1.稳炉况、提指标。针对4月份市场效益不佳的情况,及时缩量减亏,实施“单高炉+单转炉”极致高效生产拉练,组建攻关团队,创新操作模式,炉况稳定性大幅提升,3号高炉利用系数突破4.2t/m3·d,喷煤比稳定在180kg以上,铁水日产突破5000吨,各项指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创造了很多以前不敢想的指标高度,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7月中下旬,钢材价格断崖式下跌,公司迅速调整组产模式,快速减量生产,并积极寻求生存“良方”,铁前主动走访方大学习其低成本操作模式,强化经济配料,使得这轮控产,高炉没有简单地采取封炉、停炉,而是稳炉况、减负荷应对自如,实现了生产从量的灵活性到成本可控性的转变。铁水成本由4月份2983元/吨降至9月份2371元/吨。与永锋钢铁相比由最高差距138元缩小至10元/吨,与马钢由高158元变为低57元,宝武系排名由倒数进步至前四。
为抢抓市场机遇,公司当机立断,2号炉于9月28日开炉,开炉即达产,为10月份围绕“三高炉、双转炉、三棒一线”极致高效组织生产打下基础。
2.快节奏、降消耗。钢轧厂通过深入对标找差和人才引进,依托现有装备,解放思想,打破转炉常规操作模式,优化装入量、缩短冶炼周期等,转炉效率连续突破,由以前单炉日产54炉提升至71炉,钢铁料及辅料消耗明显下降,炼钢工序成本吨钢由原来472元降至现在398元,跨入行业先进水平。
为进一步降低钢后成本,抢抓时机,加快推进钢后技改项目。5月份,成功完成双棒直轧节能环保改造,大大减少了煤气消耗和钢坯烧损,吨材降本约80元。8月初,提前实施双高棒南线控轧改造,待稳定达产后,可降低钢坯合金并提高钢材成材率,其后期增效应在70元/吨以上。通过钢后改造整体规模的上升,有效促进钢轧平衡,进一步提质增效。
3.保安全、优能源。
安全绩效总体平稳可控。全面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压实安全责任,组织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推进宝武安全督导、重大事故隐患等专项督查,强化隐患整改和教育培训。二季度以来,实现工亡事故为0、重大火灾事故为0、重伤事故为0的目标。
能源环保指标稳步提升。4-9月吨钢综合能耗493.3kgce,较1-3月下降59.9kgce;吨钢电耗443.4kwh,较1-3月下降61.0kwh;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重点工序能耗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定值要求,特别是转炉工序能耗-31.4kgce/t,达标杆水平。今年以来,未发生重大环境事故,无环保行政处罚。
能源系统经济运行。4月以来,连续6个月完成发电量计划,12次创单日煤气发电量纪录,1次创单月煤气发电量纪录,累计完成发电量4.17亿kWh,超计划5825万kWh,贡献吨钢降本约169元。根据电价峰平谷时段,科学优化,及时调度,通过峰时多发电、谷时多轧钢等措施,减少采购电费用1338.7万元。
(二)快进快出,敏捷经营增效益。
经营两头密切关注市场,研判市场,快进快出,有力推动公司经营绩效持续改善。
1.采购服务与降本并重,加强市场研判,把握采购节奏。
采购以服务生产为第一要务,与铁前、钢后等生产线深度融合,实现配矿、采购、制造和办公一体化。拓宽采购渠道,持续引入新供应商,加强招标采购,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严格按配料小组要求推进“菜单”式采购、提高性价比,提升直采比,进一步降低铁水成本。深化与利华公司废钢一体化保供模式,保持每吨降本60元以上。
根据市场走势,及时调整采购节奏,坚持小批量、快节奏,做低库存,铁矿石由之前的15天库存(极限13天)逐步压降至厂内库存3-4天,焦炭从原来的6.5万吨降至3万吨,合金、辅料同步下压。矿石以现货为主,长协矿比例从先前的42%下降到当前的9%,有效地降低降价风险。
2.销售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四化”,提高创效能力。
加快消化库存。面对持续下跌的市场,3月底,公司自身及社会库存钢材达39万吨,市场行情异常艰难。4月份,公司想方设法去库存减亏损,经过2至3个月努力,终于将库存材控制在3.5万吨以内,从而保障了产销平衡。9月底,含社会库存仅为2万吨,创历史之最。
坚持“四化(即近地化、终端化、品牌化、精益化)”销售策略。优先保障安徽、南京重点效益市场资源,加大终端直供,厂直发工地销售占比稳步提升,截止9月份占比达到74.3%,有效减少两金占用,合理把控社会库存,减少市场波动风险。加强市场前端服务,成立专门科室对接重点工程直供,不断提升重点工程领域的品牌推广。持续做好效益规格销售,8-9月份效益规格占比接近40%,较往年均值提升12%以上。
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开展网上交易和期货套保。构筑市场最强竞争体系,承接马钢品牌,与马钢开展品牌协同,积极推进贴牌,协同定价,加大差异化产品推广,维护市场占有率。
(三)组织变革,优化管理提效率。
1.实施组织变革,提升管理效能。通过优化管理人员、调整部门职能,公司面貌焕然一新,各级执行力显著提升,进一步释放出灵活、高效的机制优势。
2.优化人力资源,提高人事效率。实行工时制调整,开展岗位“三定”工作,实施员工岗位退出机制、阶段性轮休等一系列措施减员增效,1-8月减员383人,优化率近10%。
3.坚持多劳多得,实行“分灶吃饭”。建立以“利润”为核心、内部模拟市场的考核机制,倡导“谁创造价值、谁分享价值”的管理理念,打破大锅饭机制,全方位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降低费用。加强招投标管理,基本实现招采分离,做到“应招尽招”,询比采购;进一步理清物流、仓储管理职能,做到规范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合同评审;加强检维修自力,最大限度减少各类项目外委;强化“两金”管控,进一步压降各项费用。
近半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过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钢铁行业正处于减量、调结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明显萎缩,而公司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盈利能力不强。
2.对标行业先进企业,指标进步、成本管控、精益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3.管理流程、管理界面上仍需进一步优化,招标等合规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4.部分管理人员大局意识、担当意识不强,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工作上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甚至推诿扯皮,缺乏主动性、责任性、系统性。
5.后备人才紧缺,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匮乏,职工年龄逐渐老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以上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目前,已进入10月份,四季度确立的经营目标是:坚守安全底线,确保创A成果,实现季度盈利,争取更大利润。为此,必须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当前虽然市场行情有所好转,但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的形势基本面没有,市场环境依然严峻复杂,钢铁“寒冬”依旧漫长,大浪淘沙仍在继续,市场竞争依然残酷,我们一定要保持对形势和困难清醒认识。因此我们:
1.必须坚持走低成本战略,“学永锋、赶方大”是我们努力方向,按照“低成本、差异化、快节奏、高效率”经营指导方针,从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变,从生产贸易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
2.必须正视差距和不足,打破传统思维的惯性和认知,转变观念,先立后破,创新管理,保持“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和担当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
3.必须树立“长期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带领全体员工立足岗位价值创造,精益运营降本增效,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完成各项任务目标上来。
二要经济组产,均衡高效生产。各生产单元要始终坚持“安全、均衡、经济、高效”思想,强“三精”(精心设计、精细管理、精确操作)、抓“三反”(反违纪、反违章、反事故),提升生产现场竞争力。算账经营,根据边际贡献,产销联动,工序协同,高效组产。铁前要在稳定炉况的前提下,继续坚持经济性配料,想方设法在配矿配煤上做文章,进一步降低铁水成本。钢轧要积极改善措施,加快节奏,发挥转炉极致高效,提高产量,站稳钢坯日产1.3万吨,冲刺1.4万吨。轧钢南线要发挥控轧优势,尽快全力以赴达产。各单位要动态调整能源介质经济平衡,堵住漏洞,杜绝浪费。优化能源二次利用效率,提高自发电比例。
进一步夯实安全本质化管理和环保“守A”工作,在抓关键、抓落实、抓成效上下功夫,坚守安全底线,不搞形式主义,要科学管理,经济环保。
三要强化经营,创造最大效益。经营两头在坚持快进快出,极限库存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对市场研判,不失时机地把握采购商机,掌控销售节奏,跑赢市场大盘,维护和管理好客户关系,让经营创造最大的价值。
经营两头要深耕市场,深化服务能力,强化风险管控。采购要为生产做好保供服务的同时,科学制定采购策略,拓宽采购渠道,做到经济保供、稳定保供。销售要以客户为中心,靠前服务,做到销售即消化,不让产品滞留在社会库存,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和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营销、个性化服务。坚持“四化”原则,大胆尝试、创新营销模式,创造更大的效益。
四要对标找差,极致降本增效。对标找差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向最优秀的企业学习,向最好指标看齐,全系统、全过程、多方位地开展对标找差,进一步创新观念,发动全员参与,持之以恒地对标先进企业,铁前学方大,全员学永锋,加快推进QC课题攻关,补齐短板,确保降本增效。
五要加快建设,承接精品基地。尽快确定高线节能技改项目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承接马钢精品建材基地落地,同时快速推进吸附式制氧、轧钢北线、LF炉改造等项目,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并积极谋划,做好电炉后续产线规划。
六要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和精益管理,各类采购和项目必须做到“应招尽招”、“能招尽招”。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加快推进协力融合管理,提高自身检修能力。进一步优化管理职能和流程,剔除一切不增值、多余环节和岗位,反浪费,堵漏洞,向管理要效益。
七要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我们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新提拔任职的干部首先要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四季度和全年工作任务和目标。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练就过硬本领,切实提升履职能力。要重拾长钢吃苦耐劳、团结拼搏的企业精神,深入一线,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带领全体员工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同志们,“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长钢人,齐心协力,坚定信心,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持之以恒地抓好各项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尽快走出困境,真正从“活下去”到“好起来”,长钢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