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08:52
4月4日,在河钢唐钢长材部转炉车间3号转炉,炼钢工马熙正在指挥小组人员进行出钢作业。随着炉体的慢慢摇动,钢水“汩汩”地从出钢口流入钢包……只见马熙向挡渣车招了招手,发出加锥指令。挡渣车稳稳地前行,定稳位置,大臂伸到炉内,准确地将挡渣锥插入出钢口。“挡渣成功!”刚刚完成出钢作业的马熙兴奋地对笔者说,“自打用上‘定尺神针’,定位挡渣更精确了,我们组3月份挡渣率达到100%!”
3月份,该车间积极开展“创新永远在路上”主题创新活动,组织职工细致梳理炼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各岗位管理进行升级,确立创新目标。马熙根据岗位特点瞄准冶炼过程难题,将精准挡渣作为出钢作业中的攻关重点,保障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优质钢水。“加挡渣锥时机很关键,这就需要挡渣车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正确位置上,否则,就会造成加锥延时,影响钢水品质。”马熙说。为达到100%挡渣目标,保障钢水纯净度,马熙总结、分析以往车间班组加锥延时造成下渣的原因,并带领班组人员对炉后出钢场地进行认真测量,通过论证,最终确立“通过改进设备装置达到精准定位挡渣目的”的创新方案。为此,他联合炼钢点检人员查阅转炉炉体数据和挡渣车大臂的长度,确定了距离炉后挡火墙2.09米的最佳加锥位置。他还将同长度的一根“U”型钢倒扣在挡渣车轨道左侧位置,并牢牢固定,使得挡渣车在前行时左下方的挡板正好在此位置停靠,精确、顺畅地完成加锥作业。该装置改进后挡渣效果明显,被班组职工亲切地称为挡渣作业的“定尺神针”。
(摘自中国钢铁新闻网2016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