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1 08:17

    近几年来,物资公司在严峻的市场形势和生存危机下,积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不断创新物资采购模式,科学谋划,通过拓展功能总包、实施研产供联动降本、推进国产化、增加自产材使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顺利完成了股份公司下达的降本指标。特别是在实施总包采购模式中,不仅打破了延续多年的传统采购降本模式,加快由实物采购向经济保供转型发展的步伐,同时也为打造最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提供了有力支撑。

    降本“瓶颈”面前,我们该怎么办?

  降本、降本、再降本……近几年来,股份公司为应对连续亏损的局面,给采购部门下达了一轮又一轮的降本指标,在层层叠加的降本指标面前,传统的采购降本模式已进入了“瓶颈”, 而且一味地要求供应商进行降价,其结果不言而喻,供应商在失去自身利润的同时,势必会出现以次充好影响物资的实物质量等问题。
  “在降本‘瓶颈’面前,我们该怎么办?”是墨守成规,还是创新发展?物资公司在采购供应资源整合之初,就制定出了长远规划:“一定要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供应链,服务好股份公司的生产和建设,服务好整个马钢。”他们一方面从加强采购与物流知识培训入手,每年都要坚持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特别是2012年,该公司邀请安工大的教授对业务人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专业知识系统培训,旨在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该公司积极培育业务人员的创新意识,2012、2013年连续两年开展了创新创效成果评比表彰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创新创效成果,为降本增效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们深知:唯有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才能打破传统的采购买卖关系,才能寻找到新的降本途径和降本措施,才能真正实现由实物保供向经济保供的转型发展。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步展开”

  观念一变天地宽。物资人没有停留在简单地采购降本上,而是在降本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在整个供应链上求突破,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稳固的供需双方合作共赢的战略关系。2010年6月,该公司在策划对一、四钢轧总厂冷轧轧制油进行招标采购过程中,细心的采购人员发现,原来两家中标单位除价格有差异外,吨钢油耗指标也不一样。于是他们与生产厂沟通后,试探性地提出了改变传统招标方式,变实物结算倒推为按产量进行结算。如此“摸着石头过河”的举动不仅使采购价格降低了15%,而吨钢消耗上也从原来的0.42kg/吨钢降至0.35kg/吨钢。
  轧制油总包模式成功后,物资公司又会同管理、技术等部门和生产厂一起,谋划了几条生产线进行功能总包的实验。与此同时,先前推行的“马钢六汾河污水处理系统总包”中传出好消息,当年就为公司降本达300万元。功能总包模式的成功应用,不仅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保产供应能力。截至到2014年4月底,该公司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总包项目,遍布第一钢轧总厂、第四个钢轧总厂、第二炼铁厂、第三炼铁厂、港料总厂等主要生产厂的多条产线,从轧制油到脱脂剂、从高炉炉前用钻杆到炼钢定氧、测温原件、从运输带到马钢内部单位修复备件总包等等,在股份公司已形成了“逐步展开“的良好势头。

    总包模式的益处不仅仅只是降本

    功能总包模式的益处不仅仅是降本,同时它又引进了供方的技术和服务等,也有效缓解了物资公司场地不足、设备老化、人员不足等难题。例如第四钢轧总厂测温耗材及系统总包,该项目实施后,一年不仅节约了400万元资金,而且原来由马钢内部负责的测量元件的现场运输、保管等工作全部转由总包方负责,这样既节约了马钢内部的人力成本,同时引入了供应商的延伸服务,一方面可直接减少钢厂的人工投入和管理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供应商的技术、信息平台,提升马钢的炼钢工艺技术水平,从而促进炼钢综合效益的提高(有经验数据表明,炼钢温度每降低1℃,吨钢成本可降低一元)。还有港料总厂三个区域的运输带,实施费用总包后,年可节约300万元的基础上,供应商也在通过千方百计的努力提高运输带的质量,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这种采供模式的创新,更能有效地稳定供应商队伍,使供应商能够有计划地组织备件等物资的生产、运输,从而降低物资供应的综合成本,同时也可以调动供应商提高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消耗,真正实现了供需双方共赢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为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供应链找准了努力和突破的方向。

                                (摘自马钢宣传网201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