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 11:52

  下半年以来,在宝武劳动竞赛月度排行中,长江钢铁棒材南线、北线屡获长材工序装炉温度进步优胜产线冠军线、热装进步优胜产线冠军线。其中秘诀何在?11月8日,记者来到长江钢铁钢轧总厂一探究竟。

  走进该总厂轧钢二车间,这里一派机声隆隆的繁忙景象,棒材南线、北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原料入口区域,四条辊道蜿蜒而上,宛如钢坯“高速立交桥”,上游两台连铸机生产的原料方坯,通过这个“枢纽”被精准分流到南北两线轧机。银色保温罩下,火红的钢坯川流不息、高速奔跑,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辊道旁两座熄火的加热炉则格外冷寂。

  “连铸坯直送轧机,省去了加热炉工序,每年可节省大量煤气费用。”谈起该总厂今年实施的连铸坯直轧工艺改造,钢轧总厂设备保障科副科长孙复年赞不绝口。

  “为什么辊道要设计成S型呢?变成直线的话,不是运得更快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孙复年解释道:“这就要从我们改造设计时遇到的难题说起了。”

  由于是在产线原地改造,而轧机标高线和连铸标高线相差5米多且两者距离很短,倘如采取直线运输的方式,因为坡度过大,钢坯进入轧机时势必翘头,根本无法保证安全性。怎么办?“放弃不改的话,成本降不下来,只能等死!改的话,距离实在不够,怎么改?”孙复年表示,“面对困难,大家没有纠结在改不改的问题上,而是绞尽脑汁想对策。”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论证,他们打破常规,大胆设计出带弧度的输送辊道,让钢坯有了足够的距离安全完成爬坡,其间又增设换向导板,防止钢坯跑出辊道。“通过几个月的实际运行来看,既保证了钢坯安全输送,又大幅降低了吨材成本。”孙复年介绍,为了提升竞争力,该总厂在想方设法省成本的同时,还成功实施了控温控轧改造项目,使棒材产品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良好口碑、收获了充足订单。

  “既要省成本、质量好,还要快节奏、多轧钢。”走进棒材南线中控室,轧钢工正精心操作、高效生产。一块红色的高温钢坯刚从粗轧机出尾,下一块高温连铸坯就紧随其后,实现了无缝对接。

  “取消加热炉之后,整条轧线便没有了生产节奏的缓冲调节能力,所以必须保证生产的刚性,否则就会影响上游的炼钢、连铸生产。”孙复年介绍,钢轧总厂通过对轧制参数进行优化匹配,实现了零间隔轧制,使南北棒线的轧制效率明显提高。

  极致的快节奏,考验着组产的科学性、设备的稳定性。为此,长江钢铁积极推动管理变革,将轧钢厂和炼钢厂合并,实施炼钢、连铸、轧钢工序统一调度排产,统筹各工序衔接时间,合理安排连铸换段、轧机换辊等日常作业时间。

  “钢轧工序之间、两条棒材线之间以及每条轧线的内部工序,都要像高铁运行时刻表那样精准。”孙复年表示,“在日常生产管理中,车间、科室的管理、技术人员全部蹲点在现场、办公在一线,随时协调解决现场生产中的难题,为高效生产保驾护航。”

  “冠军产线有绝技,多快好省创佳绩。”离开火热的产线,记者得到了这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