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4 08:16

    冬季刚至,钢铁行业的“严冬”却早已伴随市场的持续低迷提前到来。直面市场“寒流”,抱团取暖,首秦公司上下齐动员,向着全年任务目标发起冲刺。近日,记者走进首秦公司各个生产工序,用几个镜头记录下广大一线职工挖潜奋战的火热场景……

  镜头一:买得着吃得进稳得住

  今年以来,首秦公司将承担矿石采购业务的经营部与炼铁部合并,成立炼铁事业部,强化铁前一体化管理,成效明显。1至9月份,进口矿采购跑赢指数3.87美元,铁水成本实现逐月降低。“买得着、吃得进、稳得住”,既是严峻形势下的应对之策,也承载着炼铁人的付出和奉献。

  在炼铁事业部办公楼,记者遇到了负责原燃料采购的张杨,他正准备出发去内蒙古鄂尔多斯,听说记者的来意,他第一句话就是:“市场行情几天就一个样,要把握市场脉搏,在市场中游刃有余,没有别的办法,就得出去跑啊。”正如他所说,自8月份首秦公司喷吹煤全部自采以来,这个仅由几人组成的原燃料采购团队担负着开发优化采购渠道的重任。面对品种多样、产地分散的难题,白玉波、张杨、向亮等人不放过每一个机会,辗转内蒙古、山西多地调研,有时两天时间里就要跑近3000多公里,一些厂家距市区较远,下了火车还要再坐几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获得比市场行情低的采购价格,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1至9月份,焦炭采购降低成本3730万元,喷吹煤采购成本降低647万元。

  对于炼铁而言,不仅要“买得着”,还要“吃得进、稳得住”,这一点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二高炉炉长宋志辉体会得更深,他告诉记者,对于高炉操作,几乎炉子上的每个人都绷紧了一根弦。遇到炉况不稳定时,更是所有人都不踏实,往往是刚刚回家就接到电话往回赶,几次都是夜里十一点赶过来,凌晨一点多回去,早上七点多就又出现在现场了。“够辛苦的”,“没办法啊,高炉就是我们的孩子,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啊!”在保证高炉健康运行的同时,宋志辉和他的团队也想着如何挖潜降低成本。面对燃料比升高导致高压差、炉况稳定性变差的难题,他们主动突破,一改以往以“牺牲”指标降压差的保守思路,采取“大矿批、高顶压”的操作手段,利用燃料比升高顶料罐扩容机会,在保证焦层厚度控制在最低极限的基础上,将矿批由原来的40吨提高到最高46吨,将顶压由原来0.2兆帕提高到0.21兆帕,风量由每分钟3750立增加到3850立,提高了煤气利用率。其中TRT日发电量增加1万千瓦时,高炉煤气回收增加97立/吨。

  镜头二:一番争论的背后

  在降本增效中,炼钢事业部精炼作业区积极想办法、算细账,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记者本想对他们进行深入采访,没想到却碰巧见到了一场争论。

  原来是精炼乙班职工正在开班前会,一听才知道,他们争执的核心是上一个班生产中的冷却废钢加入量有些偏高。在炼钢精炼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冷却废钢,以调整RH炉真空处理过程的钢水温度,保证合格的钢水温度条件,实现铸机浇注稳定。精炼作业区从工艺环节逆向反推,通过优化LF及RH炉间的钢水要温制度、规范上下道工序操作、建立合理奖惩机制等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冷却废钢加入量。

  “为什么要加这么多冷却废钢?能不能再少加点儿?”精炼作业区作业长孙顺义严肃地问。负责冷却废钢加入的主控工一边翻阅上一个班次的记录,一边红着脸描述自己的原因:“当时生产节奏很紧急,处理时间就5分钟,只有多加些废钢把温度降下来。”孙顺义脸上呈现出一个“川”字,记者的心也随之揪了起来。“现在全公司上下都在细算账、过紧日子,我们基层班组更是要在生产中精打细算,不能给自己找借口。今后上下道工序间要更加无缝沟通,保证最合理的温度,想法设法去降低冷却废钢加入量,必须将降成本的潜力都挖出来。”孙顺义斩钉截铁地结束了班前会上的争论。

  记者了解到,精炼作业区RH炉每月冷却废钢加入量从最初月消耗近百吨降到现在的每月几吨,如此降幅也足以表明一线职工降本增效的坚定决心。

  镜头三:点滴智慧“微”力无穷

  在轧钢事业部运行作业区,记者看到,由班组传动技术能手任连明带领的维修小组正在对一台软启动器进行修复。“以前都是外委修,少说也得5000多元,如今企业这么难,我们得做点儿力所能及的啊。”任连明说话干脆直接。当然,他们不仅是嘴上说说,而是付诸在行动上。在修理前,他们找来相关图纸和设备说明书,仔细分析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意外事件的应对方法。万事俱备后,便开始动手对更换下来的故障AB软启动器进行解体,一边拆解,一边记录,一边研究,很快便找到了设备故障点。维修过程也是分工明确,有打磨触头的,有吹扫元器件上灰尘的、有更换损坏元件的……现场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就这样一台“全新”的设备诞生了,经测试一切正常,现场一片欢呼,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炼铁事业部高炉炉顶进行油管更换时,经常要使用棉布,一线职工自发将擦完油后的油棉布积攒起来,用于检修时停风炉顶点火使用;炼钢事业部一线职工采用炉前补炉料所使用的包装袋代替原外购领取合金包装袋,每月可节约包装袋费用9000余元;能源事业部职工观察到粉尘增加压差大会加速滤芯的变形损坏,于是他们在除尘过滤器压差增大达到规定标准时,对滤芯进行反吹清理,除去滤芯中附着的粉尘再次使用,延长滤芯使用寿命……

  像这样的故事在首秦公司还有很多,基层职工用无穷智慧筑起了企业的生机和希望,一股不可阻挡的正能量正在汇聚、传递……

                             (摘自中国钢铁新闻网2015年11月16日)